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长春站长网 (https://www.0431zz.com.cn/)- 媒体智能、开发者工具、运维、低代码、办公协同!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人工智能与能源行业的革命

发布时间:2021-02-13 12:56:31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互联网
导读:量子比特(qubits)的 完整性 是一个关键问题。 量子比特,是量子计算中的逻辑元素,每个量子比特都有一个「神奇的能力」,就是可以处于「量子叠加态」。 这种能力让量子比特可以同时存在2种状态,从而实现了量子版的 并行计算 。 因此,一台量子计算机若是

量子比特(qubits)的完整性是一个关键问题。

量子比特,是量子计算中的逻辑元素,每个量子比特都有一个「神奇的能力」,就是可以处于「量子叠加态」。

这种能力让量子比特可以同时存在2种状态,从而实现了量子版的并行计算

因此,一台量子计算机若是能够在一个处理器上,扩展容纳许多量子比特,那么就会比现在传统的计算机速度要快上很多,而且还能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

但这一切都取决于量子比特的完整性。换言之,就是取决于它能在叠加态和量子信息丢失之前,能够工作多长时间。

这个过程叫做退相干,最终限制了量子计算机的运行时间。

 

微信的社交关系链已经足够复杂了,被诟病最多的一点就是工作和生活没有分开。

很多职业的人在微信里积累了大量资源、人脉,微信封号的后果是大部分人承担不起的,那意味着你与大量弱关系链的人永久失去联系。

像限制添加方式的功能其实保护的是一部分个体,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关系链冗杂的问题。

现在我有点理解那些习惯保存名片的人了,最好是能同步在其它 App,能够导出,不要只把社交关系放在微信上。

网上出现过各种导出微信通讯录的第三方工具,不过官方一直没有推出,我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社交关系不应该成为平台绑定用户的筹码。

1 亿人教张小龙做微信,是因为没得选

造成今天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微信的错。面对一个飞跃式增长的超级 App,你很难提前去对未知的需求做功能,只是当你成长到足够的量级,就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一个 10 亿级用户量的产品思维和其它产品是不一样的。

网上之所以充斥着大量对微信的吐槽,也是因为大部分人没有其它选择。比如改 ID 的功能,放在其他平台换号甚至弃号,代价都不大,但是微信不行,某种意义上微信 ID 比身份证号码更重要,它是有感情倾向的,而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英文组合。

一年改一次 ID 算是给「年少无知」的人一次吃后悔药的机会,其实还可以有更好的处理方式,比如类似转移公众号的功能,主体变化,订阅关系(好友关系)不变。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很多行为交互都向线上转移,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等工具加快了信息交换,社交媒体保留了你的点滴生活,甚至「比你更懂你」。

这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隐私变得透明,尤其是这些信息被掌握在大公司手里,会被用于广告营销,会被恶意利用。

于是过去几年人们都在争取「被遗忘权」,关于个人隐私的信息应该能被删帖,账号能够注销,发表的内容可以选择不向所有人公开,这是用户在向大公司抢回属于自己的权利。

而现实是我们的社交关系、个人信息已经与一些大平台强绑定,比如微信,商业公司在对个人账号的处理上定位模糊,假如你的账号不幸被封,后果可能是你无法想象的。

在当下,我觉得「不被遗忘权」同样重要。

微信和用户的关系是「畸形」的

对于国内网民来说,社交关系几乎都建立在微信上,家人、同事、认识的、不认识的,微信通讯录代替了名片夹,微信本身也代替了电话、短信。

这样一个「基础设施」型的应用,是被掌握在商业公司手里的,对于个人账号你可能没有全部的主权。

微信作为「国民应用」的地位几乎无法撼动,你无法说服所有人转移到另一个平台。过去几年不断有社交通讯产品出现,但所能激起的最大能量,也只是把小圈子的人转移过去,完全「替代」微信是不可能做到的。

如今对微信的各种吐槽,想骂但又不得不用的状态,正说明了这种状态、这种用户与产品的关系是畸形的。

我更关心「不被遗忘权」

离不开微信的最大原因,是我们的社交关系完全绑定在这一个产品上。假如你的微信被封号,也许熟人、朋友、同学可以通过其它方式保持联系,但商务合作伙伴、那些偶然才加到的人是不可能再加回来了。


(编辑:长春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