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云服务正沿主导趋势发展
发布时间:2022-01-18 15:53:43 所属栏目:云计算 来源:互联网
导读:近几年,IT环境越来越复杂导致的IT系统部署时间长、建设和运营成本高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和资源浪费,其中,尤以中小型企业最为明显。随着公有云的出现,一种新的以服务为主的云交付模式的诞生有效地为他们解决了上述问题。 今年预计增长19.1% 公有云能够
近几年,IT环境越来越复杂导致的IT系统部署时间长、建设和运营成本高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和资源浪费,其中,尤以中小型企业最为明显。随着公有云的出现,一种新的以服务为主的云交付模式的诞生有效地为他们解决了上述问题。 今年预计增长19.1% 公有云能够大大降低企业之间的“贫富差距”。基于此原因,它也成为各大IT厂商和用户争相追捧的对象。目前,公有云服务已经逐步脱离相对盲目的“人云亦云”的阶段,回归理性并且发展态势良好。根据Gartner最新数据,2012年全球公有云市场的总营收为1110亿美元,预计将会增长19.1%至 1310亿美元。公有云服务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取得辉煌的市场业绩,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功不可没,各大厂商的大力推广也是关键因素。为抢食这块巨型蛋糕,亚马逊、微软、IBM、戴尔、惠普等IT厂商将公有云服务置于战略地位并在全球范围内纷纷推出公有云平台和服务。 将存储和计算能力当做服务在市面上流通,与传统的出售硬件、软件或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不同,它采用的是“按需付费”。对用户来说,大部分时候,所购软硬件的利用率并不是很高,对成本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公有云服务按需付费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对厂商来说,“公有云服务”这种商品能够以高性价比的优势为其吸引更多客户,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此外,将闲置的存储和计算能力以服务的形式当做商品出售给用户,也可避免资源的浪费。 公有云服务有望带领社会各界重新体验规模经济效益,也引得各厂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积极向其转型。但是,由于公有云服务尚未普及,用户规模尚未形成,公有云市场正处于爆发前的低谷。想要在爆发前走过低谷,成功转型并在公有云带来的产业洗牌中继续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企业就需要在产品与销售策略、商业模式等方面做出改变。 硬件、方案、服务三模式共存 公有云时代,用户对硬件设备由购买转向租赁,服务成为交易商品,如何保持盈利的持续增长,对传统硬件厂商来说是一大挑战。 云计算时代,用户使用虚拟化技术提高硬件设备的使用率,极大地减少了硬件设备的需求量,这对硬件厂商的打击毋庸置疑。服务,是公有云交付模式的核心。围绕这一核心,厂商通常会采取以下几种实现途径:有些企业能够自己搭建云数据中心,直接为用户提供公有云服务;有些企业通过提供公有云解决方案,协助用户规划建设云数据中心,这对设备的交易量造成正面刺激;还有些企业能够同时提供以上两种服务。吴李知表示:“对厂商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公司既有业务要与公有云服务模式的转型深度关联,如果完全抛开自有业务闯荡新兴市场,无异于二次创业,难度会更大。” 专一 深入 目前,由于政策等原因,国外企业想要推进公有云在中国的落地暂时存在困难,再加上现在国家政策对国产品牌的扶持,国内企业对公有云市场的开拓可谓占尽先机。综观国内在公有云领域有所建树的硬件厂商,他们面向的应用领域大都比较专一。 目前,中国的公有云市场尚未成熟。虽然转型需求迫切,但大部分厂商还只是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所以,对他们来说,需要分析利用自身优势,以自己擅长的领域为切入点,与产业链上游的合作伙伴一起,在一个领域里稳扎稳打,积累经验并逐步深入。 公有云服务对企业的深刻影响还体现在商业模式上,正确的商业模式预示着转型成功的一半。如何做好设备高利润率与服务低利润率之间的博弈,是硬件厂商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吴李知看来,出售设备、出售解决方案、出售服务三种模式共存发展才是企业最好的选择。 软件靠云生态生存 对于用户来说,相对于购买盒装软件,简便灵活的在线服务方式似乎更具魅力,软件厂商也越来越被公有云服务模式的规模经济效益所吸引。 对于用户来说,相对于购买盒装软件,简便灵活的在线服务的方式似乎更具魅力。此外,使用云服务商提供的在线服务,安全问题将由他们全权负责,用户省去了自己进行安全防护的麻烦,减少了人力和财力成本。这给予了用户充分的理由选择公有云服务。 软件厂商也越来越被公有云服务模式的规模经济效益所吸引。综合上述因素,传统软件厂商开始积极寻求向公有云模式转型,逐渐由出售软件许可证向出售服务迁移,服务必将成为软件市场的“明日之星”。 打造“云生态系统” 公有云的出现使“转型”成为软件行业的关键词之一。在企业级市场,虽然各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重点不尽相同,转型的起点也存在差异,但终点只有一个“云”。企业结合自身在软件领域的优势,搭建公有云平台,实现软件应用和服务的在线交付。 (编辑:长春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